流畅自然、一气呵成,赵孟頫《行书千字文》卷欣赏
发布日期:2024-09-02 09:30 点击次数:121
图片
元赵孟頫《行书千文》卷,绢本,宽26.5厘米,长373.5厘米,现藏于故宫博物院。
先整体欣赏一下长卷(手机横过来看):图片
图片
赵孟頫,字子昂,号松雪道人,是元代初期最为杰出的书画家、书法家之一。这部作品《行书千文》初以楷书起笔,行笔起伏变化较少,工稳严谨,沉着稳重。随着笔势的展开,逐渐转为行草书,流畅灵动,矫健多姿。充分展现了赵孟頫精湛的书法技艺、强悍的笔法和对点画细节的精准把握。图片
引首明徐霖篆书“松雪千文”四字。《千字文》作为中国古代流传甚广的一种启蒙读物,其文辞优美、典故丰富,历来是书法家们习字的重要素材。其中年代最早、最著名者是陈、隋间的智永和尚。据记载,其在永欣寺时,曾书写《真草千字文》八百余本。赵孟頫对《千字文》也情有独钟,他曾自题云:“僕二十年来,写千文以百数”,足见其学书之勤奋与对《千字文》的钟爱。此幅《行书千文》卷,便是他晚年书法的代表作之一。图片
在技法上,赵孟頫展现了其极高的控笔能力。作品用笔精到,结体端庄,从头至尾几乎无败笔。笔画间既有细微的变化,又保持着整体的和谐统一。尤其是转笔的运用,虽折多转少,但转笔之处却成为了作品独特气质的展现。此外,作品中还融入了圣教序的结体韵致,小字笔画重而大字笔画轻,这种处理方式使得整幅作品更加生动有趣。图片
赵孟頫的书法风格深受古代书法家的影响,尤其是对晋唐书法有着深入的研究。他师法王羲之、王献之等书法大家,得其神韵而又不失自我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,赵孟頫进行了大胆的创新,将行书的流畅与楷书的端庄巧妙结合,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貌。王世懋:“文敏书多从二王(王羲之、王献之)中来,其体势紧密,则得之右军;姿态朗逸,则得之大令;至书碑则酷仿李北海《岳麓》、《娑罗》体。”这一评价恰如其分地概括了作品的书法风格。图片
赵孟頫在书法方面的成就斐然,他不仅擅长楷、行、草、隶、篆等多种书体,而且每一种书体都有极高的造诣。他的作品广泛流传于世,如《洛神赋》、《道德经》等皆为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。在书法理论上,赵孟頫也有着独到的见解。他认为:“学书有二,一曰笔法,二曰字形。笔法弗精,虽善犹恶;字形弗妙,虽熟犹生。学书能解此,始可以语书也。”图片
他主张“复古”,强调书法的法度和传统,同时又不拘泥于古法,勇于创新。提出“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,悉知其用笔之意,乃为有益。”指出前人得到古碑帖数行,专心学习,便能闻名于世。如果不停地学习,怎么会担心书法胜不过别人。赵孟頫的书法风格被后世誉为“赵体”,与欧阳询、颜真卿、柳公权并称“楷书四大家”。图片
历代书法家对赵孟頫的《行书千文》卷给予了高度评价。明书家詹景凤评说:“此卷笔法高古、圆润峻秀,为承旨得意之作。”明书家莫雲卿评说:“昔人谓方圓一万里,上下数百年,绝无承旨 书法 ,观此本信然。”这些评价不仅体现了他们对赵孟頫书法技艺的认可,也彰显了作品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。此外,作品上的众多跋文和收傅印记如“嘉庆御览之宝”、“乾隆御览之宝”、“宣统御览之宝”等,也见证了其历经朝代更迭而依然被珍视的历史。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卷末玄览道人、赵雍、赵奕观跋图片
廖守初、沈绍文、袁袠题跋
图片
王守、邹守益、李本、苏术、王畿观跋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相关资讯